醋醋百科网

Good Luck To You!

软件系统的降本增效该怎么推(软件行业降本增效)

从事软件系统研发工作十几年了,和很多售前工程师都聊过降本增效。

但是,很惭愧,到现在为止,可能都说不清楚降本增效。我个人理解,降本增效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实际上很可能是一个伪概念。为什么呢,我讲讲,权当抛砖引玉,也欢迎各位精英人士指正。

第一,降本增效没有量化指标

降本增效的最基础的逻辑是什么?

很简单,一是降本,二是增效。那么说服客户或者业务最要紧的问题是什么?讲白了就是量化指标。说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却非常难。作为业主方,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就是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出现了。每个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都是定制版本,那么好了。你之前所有的解决方案或者案例,只能说明你做过。并不代表你成功的降本增效了。

即使你拿到了之前服务客户的样本数据,那也只能就说明在上个降本增效的方案中,你做的还可以。但现在的业主也有充分的理由来怀疑你的方案。

前面讲过,降本增效方案都是定制方案。因此,严格来说,每个方案面对的问题都不仅相同。所以根本没有对比性。在这种情况下,业主方有所顾虑太正常了。

然后再说回投入和产出问题。要说服业务投入建设是为了降本。这也非常困难,核心逻辑是我要降本,那么我为什么又要投入。更何况投入还不菲。

这些问题的产生,其实都指向一个最要紧的事儿。就是量化指标,你的方案中要包含对业主需求充分了解,还要说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最后要量化所有的指标将清楚投入多少,最终产出多少。每年能够降本多少,增效多少。哪怕是一个预估,也要讲这些量化指标做明白了。这才能得到客户的信任,才可能有一下步的工作机会。

第二,降本增效带来的额外工作量

一般的降本增效系统为什么会运作一两年后就会关停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降本增效系统,优化了流程,很多关键性流程节点都换成线上审批。线下就节省了若干人力。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很多。首先系统的流程节点扭转,需要数据基础啊。而数据又是人去录入的。这其实就是额外的工作量。然后系统流程节点的审批需要领导去会签,在这个流程中,领导需要大量的案例或者佐证去决策,这又增加了工作量。最后,安全问题会导致领导们要求,线上一套体系,线下还要在预备一套体系来做备份。例如财会系统。

所以,你看看,上了系统本来要降本增效的。现实应用中,往往给人员增加很多额外的工作量。这样就会在运行1~3年后,系统被废弃。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现在很多业主领导都时常学习,对于这些案例,他们都是很清楚的。上一个系统降本增效,对此,业主领导都是抱有怀疑的态度。

第三,怎么去推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的核心是量化指标。一定要讲明白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这是业主最在意的问题。然后方案一定要做定制化,要舍得投入人力去研究客户的业务,客户的流程,客户的需求。才能量体裁身做出好方案。

最要不得的是拿一个标版方案去推降本增效。现在业主领导都是专业人士,至少是业务领域的专业人士。还拿以前那种忽悠的方式去推,肯定是行不通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