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Photons to Photos发布了松下LUMIX DC-S1M2的动态范围理论测试结果,其数据显示这款全新相机在低感光度区间的表现尤为抢眼。
在核心性能对比中,与采用同款搭载堆栈式CMOS传感器的尼康Z6III相比,松下LUMIX DC-S1M2在低感区域的性能更为出色。尽管测试中没有明确说明,但这一优势可能与其搭载的动态范围增强技术有关,目前具体技术细节尚未完全披露。
从测试数据来看,S1M2的核心性能参数十分亮眼:最大PDR达到 11.75,低照度ISO为5410,低照度EV达10.76。横向对比多款热门机型,在松下家族中,S1的最大PDR为11.37,S1RII为 11.08,松下S5II则为11.23;尼康系列里,Z5II是11.15,Z5为11.35,Z6III为 10.46,Z6II为11.28,Zf为11.12,Z8为11.32,Z9为11.30;佳能R8最大的PDR为11.58;索尼α7 IV为11.71,α7III为11.60。这样的成绩让S1M2在动态范围表现上处于第一梯队。
作为2025年5月推出的LUMIX S1继任机型,S1M2延续了S1RII的外观设计语言,核心配置上搭载2400万像素堆栈式CMOS传感器,主打高速拍摄性能。其功能亮点包括支持70fps的AFC连拍、4K 120p视频录制能力以及1/16000秒的高速快门等。虽然定价偏高,但作为徕卡L卡口阵营中少数配备(部分)堆栈式图像传感器的机型,对于追求高速连拍和抑制滚动快门的视频拍摄的用户而言颇具吸引力。
这款相机在性能平衡上做得相当出色,借助堆栈式CMOS传感器,在实现高速拍摄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画质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其动态范围增强功能虽能提升成像效果,但开启后可能会影响滚动快门性能,更适合拍摄风景等静态场景,用户可根据拍摄需求灵活切换以达到最佳拍摄效果。
在核心规格方面,S1M2的配置同样全面:采用35mm规格堆栈式CMOS传感器,有效像素为2410万;动态范围表现优异,V-Log DR 增强模式下可达15档,V-Log模式超过14档;具备传感器位移除尘功能,并配有AR镀膜。防抖系统支持5轴防抖,中央区域防抖效果达8档,周边区域7档,搭载Dual.I.S 2系统。
感光度方面,常规模式ISO范围100-51200,V-Log模式为640-51200,支持动态范围增强开关和双原生ISO的Auto/L/H设置。存储接口配备1个CFexpress Type B和1 个SD UHS-II卡槽,满足高速存储需求。
对焦系统采用像面相位差与对比度检测结合的方案,测距点分别为779点和315点,测距亮度范围覆盖- 6-18EV,可精准识别人物、动物、汽车、摩托车、火车、飞机各类交通工具等多种被摄体。快门系统功能丰富,机械快门速度60-1/8000秒,电子前帘快门60-1/2000秒,电子快门60-1/16000秒,闪光灯同步速度1/250秒。
连拍性能上,机械快门H +模式下AFC连拍速度10张/秒,电子快门SH模式下AFC连拍可达60-70张/秒,RAW格式连拍数量超200张,SH模式RAW格式可拍180张。
取景与显示方面,配备OLED取景器,分辨率576万dots,支持60/120fps帧率切换;3.0英寸可翻转显示屏,分辨率184万dots,操作便捷性良好。
视频功能堪称强大,支持6K 59.94p LGOP、4K 119.88p LGOP、4K 59.94p ALL-I等多种帧率格式,还可录制5.8K 29.97p ProRes、4K 59.94p ProRes 视频,输出格式包括 MOV(涵盖H.264/H.265/ProRes/ProRes RAW)和MP4(H.264/H.265),支持V-Log 和ARRI LogC3(需搭配DMW-SFU3A配件)。
音频方面支持LPCM 24bit和32bit float(XLR2)格式。接口配置齐全,包括USB-C 10GB(支持 4K 29.97p USB 流媒体)、3.5mm麦克风和耳机接口、HDMI Type A、2.5mm 遥控接口;无线连接支持5/2.4GHz Wi-Fi(支持FHD 59.94p流媒体)和 Bluetooth 5.0。
续航方面,配备7.2V 2200mAh电池,使用LVF取景时,CFe卡可拍摄348张,SD可拍摄359张。机身尺寸为134.3×102.3×91.8mm,机身仅重718g,含电池800g,具备防尘防滴性能,可搭配另售的DMW-BG2电池手柄提升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