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时问一句 STM32 有多少针脚,总能炸出一堆虚头巴脑的家伙。前几天面个小伙子,简历上写着 “精通 STM32 全系列开发”,结果问他常用的 F103 有多少引脚,支支吾吾半天说 “大概... 几十根吧”。我追问具体数字,他脸涨得通红说 “型号太多记不清”,可转头问他用 CubeMX 配置 SPI 时要注意哪些引脚复用,直接愣在那说 “一般都是自动配置的”。
这种情况见得多了就明白,问引脚数根本不是考记性,是试金石。真正焊过板子调过电路的,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常用型号的引脚数 ——F103C8T6 是 48 脚,F407IGH6 能到 176 脚,就算是不常用的 L051 系列,至少也能说出个大致范围。那些整天对着屏幕抄例程的,才会觉得这是冷门知识,就像厨师不知道炒勺有多少厘米,司机分不清轮胎型号,本质上都是没真正上手干过。
上次碰到个更绝的,说自己主导过三个 STM32 项目,结果问他复位电路接哪个引脚,支支吾吾说 “复位不都是自动的吗”。当场给他画了个 NRST 引脚的典型电路,他居然问 “这电阻电容是干嘛的”。这种连硬件手册第一页都没翻过的,别说引脚数量,恐怕连 STM32 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实物。真要是画过 PCB,哪怕只画过一次,也该记得不同封装的引脚排列有多折磨人,48 脚的 LQFP 和 100 脚的 LQFP,布局时完全是两种难度。
有人说问引脚数太细节,没必要。可嵌入式这行,细节就是门槛。连常用型号的引脚数量都没概念,怎么可能合理分配外设资源?SPI 用哪几个引脚,I2C 能不能复用,ADC 通道对应哪些引脚,这些全都是建立在对引脚分布的基本认知上。真到调试的时候,某个引脚没反应,第一反应就得查引脚定义对不对,而不是对着代码瞎改。那些说 “反正 CubeMX 会自动配置” 的,碰到 CubeMX 没覆盖到的特殊型号,恐怕就得抓瞎。
面试时问这句,其实是给对方机会。真用过的人,不光能说出数字,还能顺带讲出不同封装的区别,比如 LQFP 和 BGA 的焊接难度,甚至能吐槽几句某个型号的引脚排列有多反人类。这种随口就能延伸的细节,才是真正做过项目的证明。反倒是那些急着辩解 “记这个没用” 的,基本都是露怯了 —— 就像厨师被问锅多大,却说 “反正能炒菜就行”,不是心虚是什么?
说到底,问 STM32 有多少针脚,不是考记忆力,是筛掉那些只会在 CSDN 抄代码的 “理论大师”。嵌入式开发从来都是软硬结合,连芯片长什么样、有多少只脚都搞不清,再多的 “精通” 也只是纸上谈兵。毕竟,真正的工程师手里的烙铁温度,永远比简历上的形容词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