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背景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140192 ㎡,地上建筑面积 109298 ㎡,地下建筑面积 30894 ㎡。共计 17 栋主楼,其中 1#、2#、7#楼为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面积为 21383 ㎡,装配率为 51.06%,地上 17层、地下 1 层。转换层位于 4 层,原设计构件主要包括:预制外墙板、预制内墙板、预制 PCF板、预制楼梯、预制空调板、预制阳台、叠合板、叠合梁等构件。
某省装配式建筑普遍要求装配率在 50%以上,装配式建筑一般采用 EPC 合同模式,总承包管理协调难度大,总体装配式建筑造价高、工期长。本项目仅 3 栋楼为装配式建筑(原设计单位已完成建筑外立面及户型设计,我方仅进行具体结构设计及拆分,故本项目为假EPC),其余 14 栋为常规结构,但装配式建筑工期与常规建筑工期一样,我方工期履约压力大。
做好装配式建筑结构优化,对我方成本控制及工期履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确保工期履约、降低成本,我项目部建议将内部预制墙板取消,改为剪力墙,同时增加轻质条板,以此增加装配率,满足招标文件对装配率的要求,从而减少总的吊装量,加快工期、减少成本。
二、原方案内容概述
装配式建筑执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内墙采用预制内墙(厚度为200 ㎜)以及砌筑隔墙,根据统计每层装配式墙体积为 86.65m^3(总)、砌筑隔墙体积为46.14m^3;
2.具体要求
(1)转换层预制内墙吊装前同预制外墙等竖向构件一样,需提前设置转换层插筋,核验无误后方可浇筑转换层混凝土,混凝土标高尤其预制内墙板处的混凝土标高必须严格控制;
(2)吊装前,需测量放线,预制内墙需根据控制线放出 200 ㎜控制线及封头线,并提前做好分仓。检查到场的预制墙板外观质量、细部尺寸以及吊点等内容,与图纸核查无误后吊装预制内墙板,吊装好之后检查垂直度并采用斜支撑固定;
(3)全部竖向墙体吊装完成后(含预制内墙),开始进行注浆,注浆准备拌合注浆料后,应静置若 3 分钟待无气泡溢出后方可实施灌浆,并进行流动度及试块的制作,灌浆料应在30min 内灌注完毕。
(4)灌浆完成后及时封堵,并查看有无漏浆,若漏浆应及时查明原因,排除原因后及时进行补灌,确保注浆质量,灌浆应全程旁站,留好影像资料。
三、技术优化主要内容
1.总体思路
预制内墙采用现浇剪力墙代替。根据统计,优化后,装配式墙体体积为 73.43m^3,砌筑墙体体积为 25.21m^3,增加条板的体积为 20.93m^3;通过不同结构体系的优化,减少吊装工程量,以此减少主体结构施工工期,并通过不同结构价差,为项目创造效益。
2.技术方案
2.1.技术要求
2.2.施工工艺流程
(1)替代预制内墙后常规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流程
钢筋连接与绑扎→模板支设与加固→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与养护。
(2)预制条板施工流程
检查钢结构垂直度、平整度→弹线放样→连接角钢制作安装→焊缝的检查→吊装板材→校正平面与垂直度→配件的固定→修补→板缝隙处理→检查清理→验收。
2.3.施工方法
常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不再赘述,下边简述条板施工相关做法。
(1)根据图纸检查钢结构安装垂直度、平整度。
(2)根据钢结构的垂直度和平整度,结合图纸要求设定板材安装平 面位置线,并在楼面导墙和楼板底上弹出板材安装控制线(20mm 线);(现场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用红外线将墙板外口控制线翻到与钢梁 焊接的槽钢上,便于后期角铁的焊接定位。
(3)在安装前,在导墙和墙板下部对应位置每隔 200mm 固定镀锌 U 型钢卡,并用射钉(每个钢卡一支)固定。
(4)板材的吊装。墙板在吊装过程中,采用电动葫芦吊装安装
(5)板材稳固后,需对板材破损处进行修补,修补材料为专用砂浆。
(6)在两块板材接缝处需填实专用砂浆,并在接缝处及阴阳角部位用 100mm 规格的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辅以专用粘接剂进行缝隙处理, 防止后期开裂。
(7)检查板材安装垂直度、平整度、板缝处理,清理施工现场。
3.关键技术
本优化并非侧重于相关技术及工序的优化,而是在实施前对设计的结构体系进行优化,达到减少吊装构件工程量、节约工期、降低成本之目的。此优化对 EPC 项目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目前主体结构正在施工,由于减少了预制内墙的工程量,相应加工时间、吊装时间均有所降低。
四、技术优化主要优势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优化对于 EPC 项目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实施前期,需深刻了解招标文件对装配率的要求,并结合实施地点对装配式构件的要求,综合评判,能否采用质轻价低的条板或 ALC 板代替预制构件,达到节约工期、降本增效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分享,非商业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绿色产品推广:金属真空绝热板高低温下的隐形护盾专为严苛环境而生,赛特新材自主研发全新金属真空绝热板(M-VIP),采用不锈钢薄膜,搭配无机芯材进行抽真空,通过焊接封装所制成的产品,25℃导热系数小于等于2mw/m.k,推荐使用温度-196-800℃。具有耐高低温、低导热系数、使用寿命长耐穿刺、抗压强度大和A级不燃等特点。可替代高硅氧棉、二氧化硅气凝胶和气凝胶毡等材料作为高温保温隔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