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N把邻居当‘平均脸’,GAT直接给每个邻居打分,谁重要谁多说话。
”——一句话,把图神经网络的江湖恩怨讲透了。
GCN那套“人人平等”的假设,放在真实图里就是灾难:有的邻居是铁哥们,有的纯属路人甲,凭啥贡献一样?
GAT干脆掀桌子,用注意力机制给每条边贴权重,像微博热搜一样实时刷新“谁最该被看见”。
具体怎么打分?
三步走。
1. 先把节点特征扔进共享的线性层,像给每个人换统一制服,方便比较。
2.用一个小神经网络算“亲密度”,LeakyReLU激活后过softmax,瞬间把数值压成概率,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3. 最后按权重把邻居特征打包带走,节点的新身份就这么出炉。
论文里那个4节点小例子,手算一遍会发现:权重最高的边,数值能飙到0.5,最低的只剩0.05,差距十倍,直观得像高考排名。
怕单一视角翻车?
GAT直接抄Transformer作业,搞多头注意力。8个头并行跑,有的头专盯“老铁”,有的头专挖“隐藏大佬”,最后拼接或平均,模型稳得像老司机。
实测里,单头GCN在Cora数据集上准确率81%,GAT多头直接干到83.5%,别小看这2.5%,在推荐系统里就是多赚几个亿的区别。
训练细节其实挺接地气:Adam优化器+0.01学习率,dropout扔0.6,L2正则像给模型戴紧箍咒,防止飘。
最骚的是,GAT的参数量比GCN还少——注意力向量才几十个维度,省内存省到哭。
但GAT的野心不止于此。
o药物发现:把分子图扔进去,注意力权重直接标红“毒性原子”,药企筛药像开透视挂。
o推荐系统:用户-商品图里,GAT动态加权“闺蜜推荐”和“路人点赞”,抖音同款“猜你喜欢”就是这么来的。
oNLP:知识图谱问答时,GAT能揪出“特朗普-推特-白宫”这条关键路径,比人工标关系快十倍。
当然,槽点也有。
超大规模图?
显存直接爆炸。
现在流行用GraphSAINT先采样子图,再跑GAT,百万节点也能训,就是得牺牲点全局视野。
另外,注意力权重虽然能解释,但遇到异构图(比如“用户-电影-导演”混一起),GAT原版会懵,得靠GATv2这种带边特征的魔改版本救场。
个人暴论:GAT最性感的不是准确率,而是“可抵赖性”。
GCN做错了甩锅给数据,GAT做错了能指着注意力权重说“就怪这条边”,甩锅姿势优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