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醋百科网

Good Luck To You!

区块链定义与特点:详解区块链及其应用(董立杰报告材料)

1 古老的区块链应用

1790年前,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刘备崩于白帝,诸葛亮为兴复汉室,举兵北伐。取天水,收姜维,兵出祁山,魏主曹睿派曹真迎战诸葛亮,军师王朗欲说降诸葛亮。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háng wǔ)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突发脑溢血,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诸葛亮挥军前进,大胜曹真。

这段经典的演义深入人心,那么,诸葛亮使用的什么思维方式骂死的王朗呢?

答案就是“区块链”!

好,接下来听我娓娓道来,为你拨云见日看青天,向你讲述诸葛亮的区块链思维。

2 区块链定义与特点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是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集体维护数据库技术。区块链通过集体维护,分布式记录、分布式储存的特征实现去中心化,通过非对称技术加密数学和可靠数据库技术完成信任背书,保障区块链系统开源、透明、安全,在中心化、信任缺失的互联网时代具有显著优势。

该技术方案让参与系统中的任意多个节点,把一段时间系统内全部信息交流的数据,通过密码学算法计算和记录到一个数据块(block),并且生成该数据块的指纹用于链接(chain)下个数据块和校验,系统所有参与节点来共同认定记录是否为真。

区块链由一个个区块(block)组成,每次写入数据,就是创建一个区块。每个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的指纹,各个区块前后连接,就形成了区块链。每个节点都按照块链式结构存储完整的数据,每个节点存储都是独立的、地位等同的。

首先,区块链的主要作用是储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写入区块链,也可以从里面读取,所以它是数据库。

其次,任何人都可以架设服务器,加入区块链网络,成为一个节点。区块链的世界里面,没有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都保存着整个数据库。你可以向任何一个节点,写入/读取数据,因为所有节点最后都会同步,保证区块链信息一致。

1.1 区块链基本特征

区块链有四个主要的特性: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去信任(Trustless)、集体维护(Collectively maintain)、可靠数据库(Reliable Database)。

区块链还有两个引申特征:开源(Open Source)、隐私保护(Anonymity)。

1.2 去中心化:分布式记录+分布式储存

区块链没有管理员,它是彻底无中心的。如果有人想对区块链添加审核,也实现不了,因为它的设计目标就是防止出现居于中心地位的管理者。正是因为无法管理,区块链才能做到无法被控制。

整个网络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者管理机构,任意节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且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都会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因此也可以认为区块链系统具有极好的健壮性。

分布式记录。区块链与传统网络记录记录体系不同,没有设立中心记录者,而是通过建立公开记录体系,使全网每一个节点在参与记录的同时也来验证其他节点记录结果的正确性,在全部参与者确认后完成信息记录,以确保记录结果真实性。

分布式储存。在中心化体系中,每项数据都由中心系统进行记录,一旦中心点计算机网络崩溃所有数据都会遗失。而区块链使得全网全部数据同时储存于系统所有节点中,只要全网有一个节点保持正常运作,这条主区块链就可以被完整地读取。如此髙度分散化的交易信息存储, 使得主区块链完全遗失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

1.3 去信任化:非对称加密数学+可靠数据库

参与整个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是无需互相信任的,整个系统的运作规则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数据内容也是公开的,因此在系统指定的规则范围和时间范围内,节点之间是不能也无法欺骗其它节点。

在传统的互联网模式中,是通过可信任的中央节点或第三方通道进行信息的匹配验证和信任积累,这些中央节点或通道是否可信任对整个体系信用影响极大。而区块链,通过数学方解决了信任问题,依靠非对称加密和可靠数据库完成了信用背书,所有的规则事先都以算法程序的形式表述出来,参与方不需要知道交易对手信用度,更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交易背书或者担保验证,而只需要信任共同的算法就可以建立互信,通过算法为参与者创造信用、产生信任和达成共识,完成去信任化。

非对称加密:区块链通过数学共识机制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即在加密和解密的过程中使用一个“密钥对”,“密钥对”中的两个密钥具有非对称的特点:一是用其中一个密钥加密后,只有另一个密钥才能解开;二是其中一个密钥公开后,根据公开的密钥其他人也无法算出另外一个密钥。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中,一是加密时的密钥是公开所有参与者可见的(公钥),每个参与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公钥来加密一段信息(真实性),在解密时只有信息的拥有者才能用相应的私钥来解密(保密性),用于接收价值。二是使用私钥对信息签名,公开后通过其对应的公钥来验证签名,确保信息为真正的持有人发出。非对称加密使得任何参与者更容易达成共识,将价值交换中的摩擦边界降到最低,还能实现透明数据后的匿名性,保护个人隐私。

可靠数据库。整个系统将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的形式,让每个参与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也无法影响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内容。而在实际中,发动51%攻击是无意义的,为掌握全网51%算力所需投入的成本,远远大于成功实施攻击后获得的收益,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保障数据库安全可靠,且参与系统中的节点越多和计算能力越强,该系统中的数据安全性越高。

1.4 集体维护(Collectively maintain)

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所有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的,而这些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

1.5 开源(Open Source)

由于整个系统的运作规则必须是公开透明的,所以对于程序而言,整个系统必定会是开源的。

1.6 隐私保护(Anonymity)

由于节点和节点之间是无需互相信任的,因此节点和节点之间无需公开身份,在系统中的每个参与的节点的隐私都是受到保护。

诸葛亮的区块链思维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